網絡平臺別變成售假者的“引流神器”
近日,新華社客戶端“全民拍”欄目刊發(fā)線索《電商拍賣竟成假貨的“引流神器”?》,記者跟蹤發(fā)現,除了利用拍賣平臺獲取曝光率,假貨賣家近年來利用各大電商與社交平臺的算法與推薦機制,開發(fā)了不少“引流”手段,穿插夾雜于各類商品與內容間,不僅影響用戶使用體驗,更讓假貨堂而皇之橫行網絡,容易使一些缺乏辨別力的消費者走入迷局。
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網絡平臺既有的拍賣機制,把拍賣商品變成了其微信引流的窗口。表面來看,商家通過淘寶、微博等平臺進行奢侈品拍賣,這樣的行為并沒問題,實際上,雖然商品首圖上標著醒目的微信號,商品詳情里卻空空蕩蕩。不法商家不在平臺上直接成交,將消費者引流到微信。例如,在淘寶拍賣平臺成交,會因售假而封店,而引流至微信交易,不會留下售假的成交記錄,能逃避平臺的監(jiān)管。
上萬元、數萬元甚至價值幾十萬元的奢侈品,被不法商家用幾百元的仿冒品替代,流量巨大的網絡平臺,成了不法商家的 “引流神器”。這樣的制假販假行為侵犯了知識產權。
表面來看,在被引流的網絡平臺上并沒有發(fā)生實質性的售假行為,平臺無需為此擔責。實際上,引流之后形成的售假購假交易實質上來源于平臺上的廣告,平臺的推送行為仍屬于《廣告法》中明確的“廣告經營者、廣告發(fā)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、制作、發(fā)布的”行為,相關平臺在此過程中無異于充當了“幫兇”角色,理應承擔相應責任。
對于利用電商拍賣等引流的行為,淘寶、微博等平臺不能袖手旁觀,要對商家加強審查。這種引流行為雖較為隱蔽,但也并非很難被發(fā)現。值得注意的是,現在各網絡平臺雖然加大了對違規(guī)內容的刪除處罰力度,但處罰往往集中于涉黃、涉賭等內容,制假販假等違法違規(guī)行為容易被忽視。要讓網絡平臺加大對制假販假等侵害知識產權行為的整治力度,同樣也需要監(jiān)管部門能夠形成倒逼力量,督促平臺履行自身責任加強管理,加大對制假販假行為的清理整治,這樣就能把網絡平臺這一售假者的“引流神器”變成“遏假殺器”。
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(chuàng)新。打擊網絡上的制假販假行為,需要相關部門、網絡平臺及廣大消費者能夠齊心協力,斬斷制假販假行為的“灰色產業(yè)鏈”。消費者要能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,減少買假用假行為,從而遏制不當需求;網絡平臺要守土有責,如淘寶、微博等平臺要避免自己為販假者打造“流量快車”,切斷售假環(huán)節(jié),扣緊責任鏈條,讓販假者無法通過平臺引流,讓制假販假行為無機可乘。(中國消費者報 戴先任)
近日,新華社客戶端“全民拍”欄目刊發(fā)線索《電商拍賣竟成假貨的“引流神器”?》,記者跟蹤發(fā)現,除了利用拍賣平臺獲取曝光率,假貨賣家近年來利用各大電商與社交平臺的算法與推薦機制,開發(fā)了不少“引流”手段,穿插夾雜于各類商品與內容間,不僅影響用戶使用體驗,更讓假貨堂而皇之橫行網絡,容易使一些缺乏辨別力的消費者走入迷局。
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網絡平臺既有的拍賣機制,把拍賣商品變成了其微信引流的窗口。表面來看,商家通過淘寶、微博等平臺進行奢侈品拍賣,這樣的行為并沒問題,實際上,雖然商品首圖上標著醒目的微信號,商品詳情里卻空空蕩蕩。不法商家不在平臺上直接成交,將消費者引流到微信。例如,在淘寶拍賣平臺成交,會因售假而封店,而引流至微信交易,不會留下售假的成交記錄,能逃避平臺的監(jiān)管。
上萬元、數萬元甚至價值幾十萬元的奢侈品,被不法商家用幾百元的仿冒品替代,流量巨大的網絡平臺,成了不法商家的 “引流神器”。這樣的制假販假行為侵犯了知識產權。
表面來看,在被引流的網絡平臺上并沒有發(fā)生實質性的售假行為,平臺無需為此擔責。實際上,引流之后形成的售假購假交易實質上來源于平臺上的廣告,平臺的推送行為仍屬于《廣告法》中明確的“廣告經營者、廣告發(fā)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、制作、發(fā)布的”行為,相關平臺在此過程中無異于充當了“幫兇”角色,理應承擔相應責任。
對于利用電商拍賣等引流的行為,淘寶、微博等平臺不能袖手旁觀,要對商家加強審查。這種引流行為雖較為隱蔽,但也并非很難被發(fā)現。值得注意的是,現在各網絡平臺雖然加大了對違規(guī)內容的刪除處罰力度,但處罰往往集中于涉黃、涉賭等內容,制假販假等違法違規(guī)行為容易被忽視。要讓網絡平臺加大對制假販假等侵害知識產權行為的整治力度,同樣也需要監(jiān)管部門能夠形成倒逼力量,督促平臺履行自身責任加強管理,加大對制假販假行為的清理整治,這樣就能把網絡平臺這一售假者的“引流神器”變成“遏假殺器”。
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(chuàng)新。打擊網絡上的制假販假行為,需要相關部門、網絡平臺及廣大消費者能夠齊心協力,斬斷制假販假行為的“灰色產業(yè)鏈”。消費者要能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,減少買假用假行為,從而遏制不當需求;網絡平臺要守土有責,如淘寶、微博等平臺要避免自己為販假者打造“流量快車”,切斷售假環(huán)節(jié),扣緊責任鏈條,讓販假者無法通過平臺引流,讓制假販假行為無機可乘。(中國消費者報 戴先任)
- 警惕網紅產品裹挾青少年(2024-10-29)
- 福建省消委會開展滅蚊燈比較試驗 木之林、澳柯瑪等15款樣品蚊蟲捕殺率較低(2024-10-25)
- 眼部按摩儀效果到底怎么樣?浙江省消保委發(fā)布眼部按摩儀比較試驗結果(2024-09-25)
- 遇臺風列車停運、車禍受傷沒去成演唱會,貓眼平臺不退費合理嗎? (2024-08-21)
- 消費者不該成為網絡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(2024-04-19)